研究领域

中心围绕绿色电池关键材料及新型电池体系、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电池及材料失效分析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多电子高比能锂二次电池、低成本长循环钠离子电池、高安全功能复合电解质材料、低钴/无钴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电池材料绿色回收技术及资源化再生等研究领域。为满足新一代智能电池器件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电池新体系、电池资源化等一系列重要需求,进一步推动国家新能源二次电池技术的突破。

材料创新

智能化先进能源材料及器件研发平台
开展新型固态电解质、纳米异构电极、多电子电池新体系智能功能材料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电池材料等的创新研发。基于多电子反应机制和不同反应体系下的作用原理,开展新型电池材料设计研发,针对锂二次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钠/钾/锌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体系开展系统研究及应用开发,并实现多规格二次电池的工程化设计制备,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高端表征

特异环境互联原位化表征平台
构建特异环境条件下先进原位表征手段和分析技术,结合大数据监控,针对新型电解质、纳米异构电极、多电子电池及功能器件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电池材料等方向进行重点突破,搭建从材料到器件再到电池回收绿色材料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的完整研发、评价体系,并结合先进的原位表征手段和分析技术,对电极材料到成品电池(薄膜、软包)进行全方位的性能研究和机理分析,实现特异环境下原位化互联表征测试和评价,搭建基于实时在线监控的系统化新能源材料测试分析系统,从而实现材料到成品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同时构建电池材料及器件的失效分析评估体系。

理论计算

大数据基因理论研究及模拟计算
建立跨尺度的特种功能新能源材料基因组数据库,为未来新型智能电池关键技术的创新开发提供数据积累和技术支持。材料基因工程通过采用高通量并行迭代方法替代传统试错法中的多次顺序迭代方法,逐步由“经验指导实验”向“理论预测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材料研究新模式转变,以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实现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目标,加速新材料的“发现-开发-生产-应用”进程。

低碳回收

低碳回收及资源化再利用平台
研究制备绿色友好的新型能源材料,开展二次电池失效机制分析及材料资源化再生研究,构建废旧电池无损修复再生技术,探索废旧电池低碳高值化重塑再生技术,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