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北京理工大学5号教学楼
济南市长清区海棠路与芙蓉路交叉口 创新谷一号孵化器主楼A-3座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金凤路六号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24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陈人杰教授、吴锋院士课题组在锂空气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将Li2MoO4添加到含LiBr电解质中,以促进液相介导的锂氧气电池(LOBs)。这种添加定制了阴离子增强的Li+溶剂化鞘层,并在Li负极上形成了稳健的阴离子衍生固态电解质界面(SEI)。有效地减轻了可溶性Br3-/Br2的腐蚀和高活性氧的侵蚀。此外,在放电/充电过程中分散的高密度Li2MoO4对O2/LiO2和Br相关物种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从而促进了Li2O2在溶液中的生长和分解,抑制了Br相关物种在LOBs中的穿梭效应。相关成果发表以Li2MoO4 tailored Anion-enhanced Solvation Sheath Layer Promotes Solution-phase Mediated Li-O2 Batteries为题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凤玲为第一作者,2021级博士研究生胡正强为共同第一作者。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ge.202412035
高比能锂氧气电池(LOB)被广泛认为是取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有希望的候选者,特别是在长续航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然而,目前的LOB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是由于界面反应动力学缓慢和高过电位,导致过早失效、明显的寄生反应、电解质降解和其他相关问题。因此,降低过电位和提高界面反应动力学是推进LOB技术的关键策略。
液体催化剂,被称为氧化还原介质(RM),优先在液固界面进行电化学还原/氧化,然后沿着液相途径与含氧中间体有效地相互作用。这种特殊的电子传递途径提高了电荷传递效率,显著加快了Li2O2的生长/分解,降低了LOB中的反应过电位。有机RMs在LOB中被广泛研究,显示出相对低的电荷过电位和长寿命。然而,这些有机RMs通常具有较大的尺寸或含有大环配体,导致迁移率低,扩散动力学缓慢,从而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相比之下,含卤化物的无机RMs体积更小,成本效益更高,穿梭效率更快。它们通过促进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来促进Li2O2的分解,从而实现阴极和Li2O2之间的电子转移。溴化锂(LiBr)是一种常用的无机RM,它能够有效抵抗ORR中间体亲核攻击,从而抑制LiOH副产物的形成。然而,限制其催化效果和电池稳定性的主要问题是可溶Br相关物种的穿梭效应,导致锂阳极腐蚀和能量效率降低。一种有效的策略是在锂阳极表面构建高机械强度的保护层。在工业中,Li2MoO4被用作低毒缓蚀剂,可以通过形成保护层来抑制LiBr对金属材料的腐蚀,这启发了我们将Li2MoO4引入到LOB中。
关键亮点
亮点1
Li2MoO4分子的分子静电势(MESP)能面显示出明显的亲电性和亲核性区域,其中O位点对Li+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Li位点则对含O/Br的物种和阴离子具有吸附能力。
亮点2
在常规醚电解质(CEE)和添加LiBr的醚电解质(CBE)中,Li+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明显强于Li+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导致Li+第一溶剂化鞘主要由溶剂分子组成。这通常会导致缓慢的Li+传输动力学和富溶剂有机界面。在含LiBr的醚电解质中加入悬浮Li2MoO4(SMBE),通过减少Li+-溶剂相互作用和增强Li+-阴离子配位,形成弱溶剂化环境。这促进了高强度阴离子衍生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有效地保护了锂阳极免受锂枝晶生长和可溶性Br3-/Br2的腐蚀。
亮点3
此外,Li2MoO4为Br物种提供了有效的吸附位点,抑制了它们的穿梭效应,从而提高了RMs的利用效率。重要的是,分布的Li2MoO4活性位点的显著极性促进了与氧中间体的强吸附相互作用,促进了Li2O2在溶液相中的形成和分解,而无需与碳电极直接接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碳相关的寄生反应。所设计的LOBs在大于400次循环中表现出低过电位和高稳定性,为LOBs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基于RM的电解质工程策略。
图1. (a) Li2MoO4亲电/亲核位点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示意图 (颜色代号:O原子,红色;Li原子,紫色;Mo原子,青色)。(b)不同电解质设计的LOBs反应示意图。
作者简介:
张凤玲,北京理工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陈人杰教授,研究方向为锂空气电池电极/电解质设计。
胡正强,北京理工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吴锋教授,研究方向为水系锌离子电池界面研究。
赖静宁,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师从陈人杰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空气电池关键材料及应用。
李 丽,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长期从事新型绿色二次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绿色二次电池衰减机理与智能诊断等研究开发。
陈人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等。主要从事多电子高比能二次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新型离子液体及功能复合电解质材料、特种电源用新型薄膜材料与结构器件、绿色二次电池资源化再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吴 锋,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能源材料的研究开发。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部级科学技术和技术发明一等奖5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电池材料学会(IBA)科研成就奖等。
文章标题:Li2MoO4 tailored Anion-enhanced Solvation Sheath Layer Promotes Solution-phase Mediated Li-O2 Batteries
作者:Fengling Zhang, Zhengqiang Hu, Dr. Jingning Lai*, Dr. Arshad Faiza, Xin Hu, Wen Sun, Anbin Zhou, Huirong Wang, Yi Chen, Tianyang Xue, Prof. Yusheng Ye, Prof. Nan Chen, Prof. Li Li, Prof. Feng Wu, Prof. Renjie Chen*
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doi.org/10.1002/ange.202412035
文章跳转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ge.2024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