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团队在聚合物/钒氧化物材料分级能量存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4-07-31 10:45:00 阅读次数:494 发布人:bit_battery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寻找安全、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技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在众多储能技术中,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而备受关注。然而,AZIBs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能量密度低和循环稳定性不足的挑战。特别是,作为正极材料的钒氧化物,虽然具有成本低、比容量高和优异的倍率性能等优点,但其在水系电解液中的高溶解度限制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且其放电平台较低,导致能量密度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新的材料和机制来提升AZIBs的性能。其中,利用有机-无机复合电极材料,通过引入新的氧化还原对来提高电池的电压平台和比容量,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项创新性的研究应运而生,该研究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聚合物/钒氧化物复合正极材料,实现了在长期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分级能量存储。




2024730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黄永鑫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1,5-萘二胺(NDA)复合钒氧化物(VO2)分级材料(VO@NDA),该材料不仅具有碘和锌的存储活性,而且可以作为设计高比能电池的创新概念。内部的VO2提供了锌存储能力,而外部的NDA中的氨基官能团作为电子供体,中和电子受体I2,促进了碘的存储。此外,NDA的低溶解性也可以有效保护VO2不被电解液溶解。VO@NDA电极展现出了双高的电化学性能(10 A g-1, 241 mA h g-1)和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在10 A g-1时每循环衰减0.017%)。相关成果以“Dual mechanism with graded energy storage in long-term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achieved using a polymer/vanadium dioxide cathode”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响因子:32.4)上发表。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教授、黄永鑫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硕士生宋志航。

传统的有机-无机复合阴极在AZIB中通常只表现出单离子氧化还原活性,其配体无法提供活动站点,导致容量有限。本工作通过设计一种具有碘催化能力的聚合物-氧化钒基复合阴极,实现了梯度离子存储过程,该阴极显示出对应于I-/I0过程的1.3 V附加充放电平台。该复合阴极由内层含V4+/V3+氧化还原对对的VO2和外层含路易斯碱N官能团的NDA聚合物组成。基于聚合物与碘的路易斯碱之间的中和作用,复合阴极的库仑效率高达99%0.5 A g-1,这可归因于碘的固定效应。内部VO2充当了活性锌储存宿主,提供了~300 mA h g-1的高放电容量。与氧化钒裸电极相比,VO@NDA复合阴极结合了氧化钒的高比容量(420 mA h g-1)和碘的高放电平台(0.76 V)的优点,并且聚合物包覆层优越的稳定性和导电性不仅抑制了VO2的溶解,提高了循环稳定性(10 A g-1时每周衰减0.017%);而且由于离子传输加速(241 mA h g-1, 10 A g-1),也提高了速率性能。因此,它为通过新型梯度储能实现高性能AZIBs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思路,也为其他类型的储能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实现更高效、更稳定、更环保的能源存储技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 VO@NDA正极材料的能量存储机制图

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NDA上碘物种的吸附能量和电荷密度差异模式,以及V原子从VO2VO@NDA结构中移除的能量障碍,阐释了NDA对碘的捕获行为和反应机制


原文信息Dual Mechanism With Graded Energy Storage In Long-Term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Achieved Using A Polymer/Vanadium Dioxide Cathode,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4, e02557a.

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4/ee/d4ee0255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