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英才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吴锋院士、陈人杰教授、李丽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人员

发布时间:2022-05-30 16:08:40 阅读次数:201 发布人:admin

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创新发展,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吴锋院士、陈人杰教授、李丽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人员,热忱欢迎有志于谋求发展,共创事业的青年才俊加盟课题组

01招聘方向:

先进电池及关键材料创新研发——先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与规模化应用,包括多价离子电池、水系电池、金属锂基电池(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特种电源等;

 

新型绿色二次电池可持续研究——新型绿色先进能源材料设计与量化模拟、绿色二次电池衰减机理与失效分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回收、能源经济学、全生命周期评估等。


智能电池及能源互联技术开发——新型电池的智能化设计与技术开发、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管控与智能仿生与电能源的融合发展、基于高性能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的多能源互联体系的优化构筑。

02 应聘条件:

1.      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已取得博士学位,且毕业不超过3年;或近期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

2.      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合成生物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先进表征与测试技术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基础知识扎实,勤奋努力。

3.      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较好的英文写作水平,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4.      符合国家和学校招聘博士后的有关要求。

03 薪酬待遇及支持保障

1.   优厚的薪酬待遇

博士后人员薪酬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基础年薪课题组绩效激励单位五险一金,基础年薪具体等级根据应聘者学术水平评定;

l  特立博士后: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后毕业生进行贯通培养;出站后按相关学术标准可聘至预聘制教师岗位;年薪30~50+万元

l  优秀博士后(团队岗):支撑学校重点发展学科、高层次人才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年薪25+万元

l  优秀博士后(科研岗):为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团队提供有效的科研力量;年薪18+万元

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在基础年薪基础上,国家资助20万元/人/年,最高年薪可达70万元。

2.      有力的科研支撑

课题组积极支持鼓励博士后申请各类人才项目、基金资助:“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

课题组具备完善的实验条件,已搭建先进电池及能源材料设计与工况仿真模拟试验平台(包括第一性原理从头计算法、分子动力学方法、蒙特卡洛方法、相场法、有限元分析等计算方法从纳观、微观、介观、宏观不同尺度对材料进行研究的模拟软件与高性能计算平台)、原位测试高端表征分析实验研究平台(原位X射线衍射、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原位光学显微镜、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拉曼光谱、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原位电化学质谱等仪器)、电池材料与器件模组集成制备与工艺产线平台(对先进电池从材料、器件、模组到系统的研制及工程放大等装备)等。

3.      完善的福利保障

在站期间博士后享受学校教职工同等福利待遇。按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协助解决本人及配偶、子女在京落户、子女入托入学等生活问题;按学校有关规定提供博士后公寓。

4.      特色的培养方案

Ø 课题组结合博士后个人职业规划给予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的机会;

Ø 课题组视科研成果情况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补助及奖励;

Ø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认定相关规定,认定对应专业技术职务;

Ø 博士后期间成果突出且满足学校公开招聘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者,可优先聘任至相应岗位。


04 合作导师风采:


我国绿色二次电池与相关材料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能源材料的研究开发,率先提出采用轻元素、多电子、多离子反应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跨越式提升的学术思想,研发出高比能二次电池新体系与关键材料,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与高度评价。在国际相关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50余次;在Chem. Rev.Adv. Mater.Nature Commun.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多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至今已培养出60余名博士和50多名硕士,多人已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他多年来先后领导的863、973计划相关研究团队的成员,多人已成为我国二次电池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军人才。


陈人杰,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科睿唯安2020、2021“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现任国家部委能源专业组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能源转换及存储材料分会秘书长),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学会(IAOEES)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储能与动力电池技术及应用》丛书编委、《中国材料进展》编委等。

主要从事新型二次电池及关键能源材料的研究,面向高能量密度电池新体系的构筑、电池安全性能的改善、功能器件的设计开发开展了多电子高比能二次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新型离子液体及功能电解质材料、特种功能二次电池器件及薄膜材料等方向的系统研究。在Chem. Rev.Chem. Soc. Rev.Adv. Mater.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0项,获授权50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先进电池功能电解质材料》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多电子高比能锂硫二次电池》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等课题。


李丽,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得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现任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战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部固废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会委员、国家碱性蓄电池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行业技术专家、中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工作组专家、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新型绿色二次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及量化模拟、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与资源化研究,绿色二次电池衰减机理与失效分析等。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90余次,多次担任中美国双边会议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分会主席。在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出版学术专著《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技术》(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锂离子电池回收与资源化技术》(科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参编《绿色二次电池及其新体系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储能技术发展及路线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人民出版社)、《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1)》;参编《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等3项中国汽车行业标准。


应聘办法及联系方式

即日起接受申请,有意应聘者将个人申请材料(个人简历+个人研究工作陈述+学术代表作)发送至课题组联系人邮箱,邮箱主题:“博士后应聘+吴锋院士、陈人杰教授、李丽教授课题组”


吴锋院士、陈人杰教授、李丽教授课题组

    :陈老师、范老师

       chenrj@bit.edu.cnfanss@bit-at.cn

联系电话:010-68912508